首页 >
洞口县中医医院:锦旗背后的生命奇迹,73岁刘奶奶的“骨”舞新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 通讯员 周湘荣

近日,洞口县中医医院骨三科病房收到了一面特殊的锦旗,73岁的刘奶奶亲手将它交到医护人员手中。这位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因胸12椎体病理性骨折入院。令人惊叹的是,术后仅2小时,她便在医护指导下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这个“奇迹”的背后,不仅是医疗技术的突破,更是一场关于骨质疏松防治的深刻启示。

刘奶奶的骨折源于一次轻微跌倒,这正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表现——“脆性骨折”。针对其高龄、基础疾病复杂的特点,洞口县中医医院骨三科医疗团队选择了微创骨水泥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优势:手术创口仅针眼大小,30分钟完成,精准注入骨水泥加固椎体,快速缓解疼痛。术后管理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钙剂与维生素D补充,同步控制高血压与冠心病。刘奶奶的康复给我们启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不可怕,科学治疗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肺炎、血栓等致命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的流行病”,全球每3秒就有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其危害远超想象:

1. 隐匿性骨流失: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超32%,65岁以上女性达51.6%,多数患者骨折后才确诊;

2. 致命连锁反应:骨折→卧床→感染→器官衰竭,形成恶性循环;

3. 误诊率高:腰背痛常被误认为腰椎病或关节炎,延误治疗。

防治结合:筑牢骨骼防线的“五大支柱”

(一) 早筛查:40岁起关注骨密度

• 高危人群:绝经女性、长期服用激素者、低体重、吸烟酗酒人群;

• 金标准检测: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DXA),建议50岁以上每年一次。

(二) 营养强化:钙、D、蛋白质“三足鼎立”

• 每日钙摄入:1000~1200mg(牛奶300ml+深绿叶菜+豆制品);

• 维生素D协同:600-800IU/日(日照20分钟+补充剂);

• 禁忌:高盐、过量咖啡/碳酸饮料加速钙流失。

(三) 科学运动:强骨增肌防跌倒

• 负重运动:快走、跳慢舞(每周5次,30分钟/次);

• 平衡训练:太极拳、单腿站立,降低跌倒风险。

(四) 环境优化:居家防跌“安全网”

• 照明防滑:走廊安装感应灯,浴室铺设防滑垫;

• 动线简化:常用物品置于腰部高度,避免攀爬。

(五) 规范用药:分层治疗精准干预

• 基础治疗:钙剂+活性维生素D;

• 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地舒单抗;

• 促骨形成药物:特立帕肽(适用于极高危患者)。

专家呼吁:投资骨骼健康,赢回自主人生

刘奶奶的故事印证了“防大于治”的真谛!年轻时储备骨量,中年延缓流失,老年严防跌倒,三者缺一不可。正如专家所言:“70岁的骨折风险,早在20岁的餐盘和运动习惯中就已埋下伏笔。”

立即行动,从今天开始:

1. 家庭改造:排查居家跌倒隐患,加装扶手、防滑垫;

2. 营养计划:制定家庭补钙食谱,每周安排“晒太阳日”;

3. 定期筛查:鼓励长辈每年检测骨密度,早发现早干预!

每一面锦旗,都是生命的礼赞;每一次康复,都是医学的温度。愿每位老人远离“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用强健骨骼撑起幸福晚年。

编辑:李思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