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邵阳新闻在线通讯员 姚伟 舒艳芳 袁玉莲
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关键力量,正以其卓越的疗效为无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然而,提及“射线”,常让人心生敬畏与恐惧,令人退避三舍。其实在现代肿瘤治疗中,放疗作为常规治疗方案,越来越不容忽视,不仅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在诸多肿瘤治疗上,其效果更是可与手术治疗相媲美。
当物理师以及医师审核完物理计划以后,人们不禁又会心生疑窦,计划做得再完美,那么射线进入身体以后,是如何分布的?总剂量是否精准无误?
为解开这些疑惑,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邵阳市中心医院物理师团队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开启了一场与精准较量的幕后攻坚战。2025年4月29日下午4点,当加速器结束了一天紧张的治疗工作,放疗中心的物理师们却未停下脚步。在该院放疗中心物理师杨尊勇教授的带领和湖南省肿瘤医院援邵物理师姚伟的协助下,一场优化放疗计划验证流程的深度探索正式拉开帷幕。
(杨尊勇教授在示范机器及相关软件操作流程)
他们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反复研讨、调试,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 ——Mapchack软件测出一例即将上机的肺癌患者计划计量通过率以3mm/3%的严苛标准,实现了100%。机房内大家情不自禁,欢呼声此起彼伏,这一刻,不仅是医院放疗技术扎实可靠、剂量精准无误、流程规范有序的有力见证,更彰显了医疗团队间交流协作、共同进步的强大力量。
(团队成员在安装设备以及调试软件)
放疗计划验证,是现代放射治疗全流程中保障精准性和安全性的核心环节,其功能涵盖剂量与位置的双重校验,地位等同于医疗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堪称现代放射治疗全流程中的“定海神针”。它通过“影像-剂量-算法”三重校验,将严谨的理论计划转化为安全有效的临床实践,如同为放疗装上了一把坚固的“安全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验证流程正从传统的模体测量向智能化、实时化发展,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平衡疗效与安全性,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零误差”的精准放射治疗。
(物理师团队在一起深度交流)
功能解析:精准校验,误差无处遁形
借助先进的影像学工具(如: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锥形束 CT(CBCT)),物理师们仔细对比模拟定位与治疗时的体位差异,判断肿瘤位置是否发生偏移。以乳腺癌患者为例,呼吸节奏的变化或体位的细微移动,都可能产生2—5mm的误差,而位置验证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通过调整真空垫或重新精准定位,确保治疗靶点的准确性。临床数据显示,未通过位置验证的病例中,需重新制定计划的比例高达15%~20%,足见位置验证在保障治疗精准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物理师们运用人体仿真模体模拟真实治疗过程,将计划剂量与加速器实际输出剂量进行细致对比。常用标准为“3mm/3%”,即90%以上剂量点误差在3mm内且剂量偏差≤3%。例如,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因其射野复杂、剂量梯度变化大,需通过电离室矩阵(如MatriXX)测量平面剂量分布,确保始终处于安全限值之内,使脊髓等危及器官受量不超过限值。
一旦验证结果未达标准,物理师团队便会迅速展开全面分析,从加速器的机械性能到计划算法的合理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并据此重新设计治疗计划。例如,某研究显示,跳数(射束调整次数)每增加10%,γ通过率下降2.3%,物理师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射野角度、优化算法,直至计划达到最佳状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方案。
临床地位:质控核心,生命守护者
根据国际医学物理师协会(AAPM)指南,计划验证是放疗实施的必经环节,未通过验证的计划禁止执行。以全身放疗(TBI)为例,其对剂量均匀度要求极高,误差必须控制在≤10% 以内,否则需立即重新扫描定位,确保每一次治疗都符合严苛的质量标准。
放疗计划验证犹如一位忠诚的卫士,全力降低治疗失败风险。纽约州2001—2008年统计显示,621例放疗事故中,21.4%是由于计划验证疏漏,导致靶区剂量不足或危及器官超量。反之,经过严格验证的计划,则能显著提升肿瘤控制率,在肺癌根治性放疗中,可使肿瘤控制率提高5% - 10%,为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可能。
如今,AI 技术已深度融入剂量验证领域,如北航团队开发的ACLR模型已应用于剂量验证,通过深度学习预测γ通过率,将人工审核时间缩短40%。未来,多模态影像引导(如MRI-CBCT融合)将进一步提升验证精度,推动放疗技术迈向更高水平。
放疗中心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的决心。相信在两院放疗医疗队伍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能用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和无私的奉献,为患者驱散疾病的阴霾,点亮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