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记者 王秀丽
“前几天我就想过来买一份吃的,但是老板前段时间没在。他家味道真的很不错。”10月26日晚,隆回县花门街道沿江北路一带的夜市,一位老顾客再次光顾刘良富的小摊,点了一份臭豆腐。
摊位前,刘良富右手空荡的袖口自然垂落,熟练地用唯一的左手准备起食材。见着老顾客,他笑着解释:“前段时间手受了点伤,歇了几天没出摊。”

刘良富在摊位上准备食材。 王秀丽摄
一只左手,一辆小吃车,在平凡的夜市摊位上,刘良富十六年如一日,用独臂撑起了一个家,更撑起了自己的人生。
与命运抗争,在逆境中淬炼重生
1978年,刘良富出生在隆回县高平镇颜公村一个普通农家。初三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次外出卖西瓜途中遭遇意外,导致右手截肢。
“那时候感觉天都塌了,整天躲在被子里哭,觉得这辈子完了。”回忆往事,刘良富的语气平静,却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痛苦。
随后,休学在家的刘良富,在亲人的鼓励下开始了艰难的康复之路。
“人要向前看,要有生活的勇气和决心。我是家里的男子汉,不能就这么垮掉。”带着这样的信念,刘良富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他学着用左手写字、穿衣、刷牙、系鞋带……可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要付出比常人加倍的努力。
饭撒满一桌,衣服穿得歪歪扭扭,笔在纸上划得不成样子。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试,刘良富的左手磨出了血泡,结成了老茧。
命运的骤变没有给刘良富太多消沉的时间。半个月后,刘良富就走出了截肢的阴霾;两个月后,他已能用左手熟练地应对日常生活。
初三毕业后,刘良富因升学考试失利未能继续学业,15岁的他便在家开始了务农生活。挖土、种田……这些需要双手配合完成的工作,他凭着一只左手同样做得出色。
创业维艰,独臂撑起一片天
1994年,在哥哥刘良峰的帮助下,刘良富办起了碾米机加工厂。这对只有一只手的他来说是个巨大挑战。更换米塞、胶带和切片这些精细活,他不得不用脚来辅助完成,受伤成了家常便饭。
三个月后,刘良富已能熟练操作,生意覆盖周边几个村庄,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几百元收入。“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就是办加工厂获得的,哥哥给了我启蒙。”谈及创业起点,刘良富始终不忘兄长的恩情。
“普通人讨生活都不容易,更何况我弟弟还只有一只手。”哥哥刘良峰的话语里,满是对弟弟刘良富的心疼。
1995年,不满足于现状的刘良富在村里开起了百货店,将小本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两年后,他与同村的袁红香步入婚姻殿堂。
2010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加工厂收入大不如前,刘良富果断转型,带着妻子前往广州狮岭闯生活。没有过人的技能,没有雄厚的资本,思来想去,刘良富决定从“吃”入手,摆起了夜宵摊。
起步阶段,生意冷清,洗菜、切菜、翻炒……常人能够一气呵成的流程,刘良富都需要用唯一的左手艰难完成,但他没有气馁:“一开始我也没有太期待挣很多钱,只希望在这个地方扎稳脚跟,挣点生活费。”
起初,路过的行人会对刘良富投去异样的眼光,但刘良富从不理会,仅专注自己的活计。他潜心研读小吃书籍,反复调试配方、练习切菜的手法,不断提升出餐速度和口味。渐渐地,摊位上飘出的香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食客。
“当时一年至少能挣七八万块钱,我很知足。”刘良富满足地说。
生意好转后,夫妻俩又开辟了一个新摊位,各自经营,日子在忙碌中过得充实而有盼头。
为爱返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刘良富的大儿子在部队服役十多年,并考上了士官学校。提起儿子,他满脸骄傲。
然而,父亲的身份背后,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愧疚。“我在外面摆摊做生意,大儿子一个人在学校读寄宿,我只是每个月给孩子生活费,缺乏陪伴啊!”这份遗憾,也促使他做出了人生的重要决定。
2022年,刘良富毅然返回隆回。他在县城租下一间车库,陪着小儿子读书,四处考察后,将摊位选在了沿江北路一带的夜市。
现在,刘良富每天的生活轨迹固定而充实:早上送儿子上学,回家备料做饭,接孩子放学后再出摊,直到凌晨才收工回家。
重回家乡创业,面临的挑战不小。“现在客源以周边住户为主,流动人口少,收入确实不如在广州时。”刘良富坦言,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信心,“能陪着孩子,还能挣到生活费,我已经很知足了。”
自强不息,知足便能常乐
夜幕降临,刘良富的摊位前渐渐热闹起来。“老板,一份小份臭豆腐。”“微辣就好。”他一边应和着,一边利落地操作着。这样的忙碌,要持续到凌晨一点。
难能可贵的是,在生计面前,刘良富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生意经。他的摊位旁有一家经营多年的凉皮凉面摊,对方在隆回做这门生意比他早。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今年刘良富主动避开了凉皮凉面这个品类。“不能抢别人饭碗,做生意要讲道义。”刘良富转而将目光投向新的方向,“我可以尝试探索一些其他食品品类。”
这些年来,收获善意的同时,刘良富也没少面对质疑。“有人说我用脚切菜,他们不相信我的生存能力。”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在外打拼,确实不容易。”但刘良富从不抱怨,只是用行动默默回应——单手稳稳把住三轮车方向,用残存的右臂熟练地按压食材,左手握刀起落间,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良富在用左手切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老天拿走我一只手,却没带走我的双脚和志气。只要肯干,不等不靠,这日子就一定能过下去。”刘良富笑着说,“人生嘛,知足才能常乐,起起落落是常事,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平常心。”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刘良富发来的生活片段里,有他单手锄地,干重活、细活的画面和身影。每一帧画面中,他都显得利落从容,眼神里看不出一丝阴霾,只有专注与坚定。
14岁那年失去右手时,刘良富也曾觉得“天塌了”。然而,生活从未将他击垮。他不仅学会了用左手重新生活,更赢得了爱情。尽管岳父岳母起初担忧女儿跟着他会受苦,但刘良富用行动作出了回应:20多年前就靠一只手挑水泥、搬砖块,亲手建起了家里的两层楼房。
这些年,从建起遮风挡雨的家,到培养出自立成才的儿子;从白手起家创办加工厂,到用小吃温暖无数食客......刘良富用他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人要懂得知足,更要有决心。”这是刘良富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虽没有成为什么大人物,却把苦难熬成了光。刘良富用他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命运给予不公,我们依然可以活成一道照亮自己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