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热点
提升城市文明“能见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邵阳日报评论员

清晨的邵阳街头,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缓缓走过斑马线。行至中途,绿灯转红。此时,各车道车辆默契地静静等候,无一声催促,直至老人安然抵达方才启动。这无声的等待,正是城市文明“能见度”最鲜活的注脚。文明,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它体现在这样无数微小却清晰“能见”的瞬间。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应将这些闪亮的瞬间擦得更亮。

提升城市文明“能见度”,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人民是城市建设的主体,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共建共治共享、市民深度参与,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要持续坚持为民、靠民、惠民,通过选树先进典型,激励群众主动参与;发挥先锋作用,引领群众共同投入;壮大先行队伍,带动群众携手共建,让越来越多市民从旁观者转变为热忱参与者、自觉维护者。这种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正是提升文明“能见度”的不竭力量源泉。

物质的丰盈与便利,是城市文明最直观的视觉名片。文明的“面子”,离不开扎实物质的“里子”支撑,只有让城市更宜居,文明才能深深扎根。因此,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必须不遗余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在推进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做大经济总量盘子的同时,同步攻坚群众关切的道路破损、消防和无障碍设施缺失等“老大难”问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和业态品质的进程中,持续擦亮市容环境底色、规范公共秩序管理;把稳就业、促增收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生活更美。当物质基础更加厚实,城市文明“能见度”自然也就越清晰可感。

精神文明的蓬勃生长,是更深层次、更可持续的文明体现。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关键在于深耕厚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不断加强道德建设和文化熏陶,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林生丽、侯长亮等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文明实践、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唯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并进,城市的“颜值”与“气质”才能相得益彰,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可感、可持续。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城市文明“能见度”的重要标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老百姓过上更有品质、更加美好的生活。要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风向标,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满意度调研、细察12345热线等渠道传递的民声民意、把握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切身感受,来了解群众的真实声音,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唯有把“人民满意”刻在心里、落在实处,城市文明的“能见度”才能步步攀升。

邵阳的明天,因文明而更美;文明的“能见度”,因你我而更高。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每一位邵阳人,都是这场接力不可或缺的奔跑者。让我们继续以“主人翁”的姿态,同心同向、接续奋斗,以点滴之力共同擦亮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让邵阳的文明之光,恒久闪耀,亦照亮未来。

编辑:封龙仪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