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热点
回眸2024 |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2024年全市民政工作亮点回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2024年全市民政工作亮点回眸


邵阳日报·云邵阳客户端记者 王秀丽 通讯员 戴时磊

“有了‘宝贝小屋’后,我终于有了固定的学习场所,再也不用为学习发愁了。”12月10日,双清区渡头桥镇的小姚(化名)满心欢喜地分享着自己的变化。

小姚之前与奶奶挤在一栋简陋的平房内,缺乏稳定的学习空间。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市民政部门迅速行动,将小姚家的住房纳入“宝贝小屋”改造计划,对孩子原有住房的地面、墙面、电线进行全方位改造,并添置全新的床、衣柜、书桌、窗帘等设施,切实改善居住环境。

从简陋平房到温馨“宝贝小屋”,小姚家的这一变化,正是我市民政工作聚焦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缩影。过去一年,我市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提前超额完成民生可感行动,努力织密一张覆盖城乡的民生保障网。

让爱的阳光照亮未来

“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双清区滨江街道的13岁困境留守儿童小高(化名)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陪伴与关爱,常常感到孤独与迷茫。当邵阳市春风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带着满载爱心的物资和书籍踏入小高的家门时,小高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心境开始有了转变。除了物质援助,志愿者还特别关注小高的心理健康,为她安排了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辅导,有效缓解了她的心理问题。

过去一年,在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方面,我市积极引入专业力量,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为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同时,我市构建了“双心、一站、N家”的四级基层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实现市县乡三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全覆盖,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保护服务。

2024年8月,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全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会议上被民政部推介,成为全国10个工作样板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入选的市州。

让夕阳红更加绚烂

“就餐还能享受补助,现在每天按时来吃饭,我和老伴再也不用为做饭发愁了,真是省心又省力。”谈及家门口的就餐体验,刘嫦娥笑着说,“像这样的养老助餐点,一定要多办一些。”

自从去年刘嫦娥所在的双清家苑小区门口设立了邵颐食堂养老助餐点,刘嫦娥和老伴的用餐问题得到了极大解决。每天她只需步行几分钟就能享受到营养丰富的饭菜,再也不用为买菜做饭而烦恼。助餐点菜品多样,价格实惠,让她深感便利与满足。

为进一步发挥公益慈善在养老服务中的支持促进作用,市民政局联手市慈善总会去年在全市创新试点实施“慈善公益助力养老”项目,聚焦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引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参与支持敬老院提质改造、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等养老服务。

2024年,全市共完成3045户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老年助餐点52个,配餐点48个,引导2家国企和7家社会组织帮扶全市10个乡镇养老院进行提质改造,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舒心的养老服务。

托起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

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24年,我市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特困、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对象的保障标准提标工作。

“低保政策给了我们家重新站起来的机会。”家住武冈市龙溪镇的邓某是一名低保户,他因年少时被耕牛撞伤落下终生残疾,妻子系侏儒症患者,家庭经济收入微薄,生活捉襟见肘。自2017年开始,邓某全家被纳入低保救助,每月低保金、残疾人补贴资金如“及时雨”。随着去年城乡低保标准再次提高后,邓某一家的低保金有了增长,家庭经济状况因此得到了稳步改善。

去年,我市还加大了临时救助力度,为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提供及时救助。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遇困群众约34万余人。

2024年,我市成功申报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着力探索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和政策措施,致力于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邵东市成为全国42个试点县市区之一。

编辑:李思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