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迎来了她创刊四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其中三十年,我不断有长长短短的文字奔赴她。
在我看来,报社编辑部,就是一个庞大的“文字加工厂”。每天都有大量的文字从四面八方奔赴汇聚于此,经过编辑的妙手“裁剪”,最终成为报纸上一行行灵动的文字、一篇篇有思想的文章、一个个内容丰富而美观大气的版面。再通过邮政网络,一份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就像一朵朵蒲公英散布各处。
没有一个办报人不希望来稿踊跃,也很少有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不希望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多年来,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投稿如同播撒种子。种子也许能开花,那是因为“种子”优;也许静静消失开不了花,那是因为“种子”劣。开不了花,不必怨艾,也无需懊恼,下次好好将“种子”“改良”就行了。
多年来,我的身份由普通读者而为通讯员,工作岗位由教师而为新闻工作者。岁月改变了我很多,但没有改变的是我和《邵阳日报》的情缘。以前,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我读《邵阳日报》眼睛很“刁”,基本只读副刊和言论栏目,对新闻版块仅是浅阅读。
“初读不知办报难,知难已是办报人。”因机缘巧合,二十年前我成了一名正式的新闻人,此时方知读报容易办报难。办报要心心念念琢磨报道方向,要兢兢业业丰富栏目,要孜孜矻矻把关文字,更遑论夜班校稿……在四十年的历程中,《邵阳日报》一代代新闻人顶着职业的荣光,也背负着艰巨的使命,坚守着“文字的苦役”, 朝朝暮暮,青丝渐变白发……
因为理解,所以我尊重每一位编辑记者。因为尊重编辑记者,我十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同于以往的草草而读,如今,我读报总选择在诸事已毕的清夜,静坐书房细细读。此时,茗香与墨香交织,文字与思想碰撞,不失为平生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