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984年《邵阳日报》创刊时进入报社,直至2016年7月退休,在邵阳日报社工作32年之久。
值创刊40年之际,《邵阳日报》编辑部征集公开发表、获新闻奖的作品。我在收集我发表的新闻论文时,意外收集到了33篇,其中22篇获了奖。
2004年9月,我任邵阳日报社副处级编委。2007年9月,我成为报社社务会(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深感责任重大,暗下决心:既不要当甩手掌柜,也不要让人笑话“外行领导内行”。在搞好报业管理的同时,我忙里偷闲,注重采写新闻报道,撰写副刊作品。
我把自己采编出彩的新闻报道、文艺作品等分门别类地剪辑成册(达37本),大致分为经济新闻、政教新闻、典型报道、舆论监督、新闻摄影、文艺副刊、报业管理等十多个方面。写新闻论文的时候,各方面的新闻论题,都能从中找出鲜活的例证。撰写论文时,我注重针对性、创新性、实用性,力求选题新颖、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论严谨。这样,我创造了一年内(2012年)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发表5篇论文的纪录,以及连续5年获湖南新闻奖论文奖的佳绩。
2012年,我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发表的5篇论文,分别为:
1.《新闻策划须“三管齐下”》(《中国记者》2012年第三期);
2.《坚守副刊的文化品位》(《新闻战线》2012年第三期);
3.《改革创新是报业发然的必然选择——邵阳日报社推进报业企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报业》2012年第六期);
4.《精心策划采写新闻精品》(《新闻写作》2012年第八期);
5《怎样增强突发性报道公信力——以〈邵阳日报〉“9.9”沉船事故报道为例》(《新闻知识》2012年第九期)。
湖南新闻奖,是湖南省内各类新闻奖的最高奖。我获湖南新闻奖的作品共计12件,其中获湖南新闻奖论文奖的作品6件。我采写的“80后”英雄吕曦东从飞驰的列车铁轮下舍身救人的通讯《惊天之举总有缘》,分别获第十五届湖南新闻奖作品二等奖、湖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作品一等奖、湖南省地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于是,我认真总结采写吕曦东这位“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成功经验,撰写了论文《浓墨重彩书写时代英雄》(发表于《中国地市报人》2007年第四期),获湖南新闻奖论文三等奖。
我总结“避开会议抓活鱼、深入会议找亮点、源于会议挖精品”采写会议报道获奖的做法,撰写了论文《巧写会议报道》(发表于《新闻战线》2010年第10期);总结“贴近本地增强吸引力、联系实际增强说服力、做活文章增强感染力”办好《邵阳日报》理论版的做法,撰写了论文《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对办好〈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的探索与实践》(发表于《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3期);总结报社记者采写邵阳县塘田市“9.9”沉船事故报道获湖南新闻二等奖的成功经验,撰写了论文《怎样增强突发性事件公信力——以〈邵阳日报〉“9·9”沉船事故报道为例》(发表于《新闻知识》2012年第9期);总结“传播思想启迪智慧、贴近现实关注民生、滋润心灵塑造灵魂”办好《邵阳日报》副刊的经验,撰写了论文《报纸更须传递正能量——以〈邵阳日报〉为例》(收入《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六届报纸副刊优秀论文集);总结采写全国先进集体新邵县酿溪镇党委争先创优系列报道获湖南新闻奖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的做法,撰写了论文《从一组深度报道的修改看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发表于《中国记者》2014年第5期)……从2010—2014年度,我创造了连续5年获湖南新闻奖论文奖的佳绩!
2012年,我以“获新闻奖作品多、获新闻奖品种多、发表新闻论文多”参评高级编辑新闻职称,获湖南省高评委全票通过。获得高级编辑新闻职称之后,我并没有停下来躺着歇一歇,而是继续艰难跋涉攀登,砥砺前行。直至2016年7月退休,我不仅连年有新闻作品获奖,而且连年撰写新闻论文。
提起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有一件事难以忘怀。2010年10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在新余召开年会,并组织中国百名文化记者在新余采风。年会上,某大报社大记者当着《新闻战线》杂志总编辑发难:“我参评新闻高级职称需要在中国新闻核心期刊发一篇论文,电话与你联系了,却如石沉大海。”总编辑一笑了之。这使我感到诧异,为什么省级大报大记者写的论文难发?我作为地市级的小报小记者在《新闻战线》杂志编辑面前算哪一根葱?但是我写的论文既在《新闻战线》杂志发了多篇,又在新华社主办的《中国记者》杂志发了多篇,还在《中国报业》杂志发了多篇,并在享有“报中之报”美誉之称的《中国新闻出版报》也发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绝不是我写的论文质量有多好、水平有多高,而是我写的论文比较接地气。因为,我心里明白,搞纯新闻理论文章那是高等学府和新闻研究机构大师们的“专利”。如果新闻媒体人搞纯新闻理论文章的话,靠东抄西抄拼凑成文,岂不是在关公面前舞大刀?我的诀窍是:紧密联系《邵阳日报》办报的探索与实践、紧密联系自己采写新闻报道的切身体会与感受,进行总结归纳,上升为理论,既注重理论探讨,又突出实践应用。所以,我撰写的论文“命中率”较高。
现将我发表的33篇论文汇列如下:
1.《地方典型人物如何走向全国》(《中国记者》2011年第11期),获第十届中国地市报新闻论文一等奖;
2.《新闻策划须“三管齐下”》(《中国记者》2012年第6期);
3.《从一组深度报道的修改看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中国记者》2014年第5期);
4.《靠“新”与“深”胜人一筹》(《中国记者》2015年第3期),获湖南新闻奖论文三等奖;
5.《巧写会议报道》(《新闻战线》2010年第10期),获湖南新闻奖论文二等奖;
6.《坚守副刊的文化品位》(《新闻战线》2012年第3期);
7.《报纸副刊更须反映好人民心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新闻战线》2015年第七届中国报纸副刊优秀论文集),获第七届全国报纸副刊论文二等奖;
8.《破解热点难点促进稳定发展——〈邵阳日报〉坚持“三贴近”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报业》2010年第11期),获第九届中国地市报新闻论文一等奖;
9.《改革创新是加快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邵阳日报社推进报业企业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报业》杂志2012年第6期),获第十一届中国地市报新闻论文二等奖;
10.《“大副刊”满足读者“微需求”》(《中国报业》2015年第7期),获中国报纸副刊年度佳作(三等奖);
11.《精心策划采写新闻精品》(《新闻写作》2012年第8期),获第十届中国晚报优秀新闻论文三等奖;
12.《坚守报纸文化品位——致力办好〈邵阳日报〉副刊的探索》(《新闻写作》杂志第五届中国报纸副刊优秀论文集),获第五届全国报纸副刊论文三等奖;
13.《报纸更须传递正能量——以〈邵阳日报〉为例》(《新闻写作》杂志第六届中国报纸副刊优秀论文集),获第六届中国报纸副刊论文二等奖、湖南新闻奖论文二等奖;
14.《怎样增强报纸副刊的贴近性——兼谈三篇获报纸副刊奖作品》(《新闻写作》杂志第六届中国报纸副刊优秀论文集)
15.《怎样增强突发性事件报道公信力——以〈邵阳日报〉“9.9”沉船事故报道为例》(《新闻知识》2012年第九期),获湖南新闻奖论文二等奖;
16.《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对办好〈邵阳日报〉观察与研究理论版的探索与实践》(《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三期),获湖南新闻奖论文三等奖;
17.《深度报道离不开深加工——谈系列报道的写作与创新》(《应用写作》2014年第四期);
18.《试谈小言论的写作原则及要求》(《应用写作》杂志2016年第一期);
19.《〈邵阳日报〉注重破解疑点热点难点》(《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12月17日),获中国地市报群工优秀作品一等奖;
20.《地市报副刊怎样坚守文化品位》(《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5月17日),
获中国地市报群工优秀作品一等奖;
21.《报纸文字记者要在新闻摄影上下功夫》(《中国地市报人》2010年第九期),获第七届中国地市报新闻论文二等奖;
22.《做学者型新闻工作者——联系新闻实践撰写新闻论文的几点思考》(《中国地市报人》2011年第四期),获第九届中国晚报优秀新闻论文三等奖;
23.《浓墨重彩书写时代英雄——〈邵阳日报〉报道“全国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吕曦东的前前后后》(《中国地市报人》2007年第四期),获湖南省好新闻论文三等奖;
24.《优化思维提高品位——“经济报道大家谈”征文》(《中国地市报人》2001年第九期);
25.《从领导考察活动中掘精品》(《中国地市报人》1997年第九期),获《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征文三等奖;
26.《钻劲·拼劲·韧劲——“成才之路”征文》(《中国地市报人》1996年第八期);
27.《跳出会议掘“精品”》(《城市党报研究》2001年第三期),获中国地市报新闻论文优秀奖。
28.《努力提高经济报道的品位》(《党报研究》2000年第一期);
29.《从党政考察活动中掘精品》(《党报研究》1997年第五期);
30.《我的记者情结——谨以此文献给第十一个记者节》(《新闻天地》2010年9月);
31.《注重新闻策划写出精品力作》(《新闻天地》2007年第四期),获第九届中国地市报论文二等奖;
32.《加强新时期工人阶级新闻报道宣传初探》(《新闻天地》2007年第一期),获第五届中国地市报新闻论文二等奖。
33.《从党政考察活动中掘精品——兼谈三篇获奖作品》(《新闻采编》1998年第二期)。
不过,这33篇论文并非是我的全部论文。例如,我的新闻作品选《东方欲晓山村闹》一书中的《发挥新闻舆论的批评与监督作用》《浅析新闻报道失实及其对策》等论文没有入选,我编著的《怎样采写好新闻》一书中的多篇新闻论文也未选入……
这次收集整理出来带着历史“陈迹”的33篇论文,以及22件获奖证书,见证了我在《邵阳日报》新闻采编岗位长达32年的奋斗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