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典型人物如何走向全国(作者 罗础)

地方典型人物如何走向全国

——《邵阳日报》报道“爱民模范”宋文博的探索

罗础

【摘要】如何“采写重大典型”,就是要“突出重点大写”:迅速行动,率先进行报道,突出重大典型的内涵与特征;深入挖掘,搞好后续报道,拓展重大典型的深度与广度;浓墨重彩,媒体形成合力,增强重大典型的影响与实效。这是《邵阳日报》报道“爱民模范”宋文博进行探索与实践获得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重大典型突出大写

时代呼唤英雄,人民敬仰英雄。抗洪英雄宋文博,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铮铮誓言,用不平凡的情怀谱写着新时代消防战士之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示,要求大力宣传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公安部为宋文博追记一等功,湖南省政府追授其“抗洪模范”的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宋文博“青年五四奖章”,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宋文博“爱民模范”荣誉称号。

《邵阳日报》作为抗洪英雄宋文博成长之地的地方党报,是全国首家率先报道宋文博优秀事迹的党报,也是本报创刊25年来推出的第一个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批示的重大典型。正因为这样,本报记者李顺桥、易桂媛和通讯员张志奇、刘湘钢采写《用生命书写忠诚——追记抗洪救灾中壮烈牺牲的洞口县消防大队原教导员宋文博》的连续报道,分别获2009年度湖南省市州报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一等奖;本报记者伍经建采写宋文博的报告文学《竭诚奉献的绝唱》获湖南省报纸副刊作品金奖,湖南新闻奖一等奖。

迅速行动,率先进行报道,突出重大典型的内涵与特征

重大典型是时代的旗帜,是社会的楷模,是民众的偶像。大力推广典型,其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作为新闻媒体、特别是地方党报,一旦发现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抢占舆论阵地责无旁贷,并且要迅速行动,率先进行报道,突出重大典型的内涵与特征。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2009年6月14日凌晨4时30分,年仅37岁的洞口县消防大队教导员宋文博,在抗洪救灾现场连续奋战三昼夜,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他用19年的军旅生涯谱写了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折射出一名消防战士的为民情怀。

抗洪英雄宋文博壮烈牺牲的消息一传开,社会良知的“守望哨”——媒体第一时间开始行动。《邵阳日报》立即与邵阳市消防支队取得联系,进行商量,达成共识:以此为契机,迅速推出这位抗洪英雄。该报将推介这一重大典型并且进行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制定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采访报道方案,由该报经验丰富的记者和消防支队新闻专干组成采访组主动出击,寻访英雄成长的足迹、感受当代“最可爱的人”。

《邵阳日报》采访组赶赴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采访,战友们深情讲述了宋文博“身在军中,心在兵中”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消防大队营区,所有战士的宿舍都安上了空调,而宋文博和干部宿舍却还是用着电风扇;三级士官孙学刚结婚没房子,宋文博将指标让给了孙学刚,自己一家三代六口却住在只有42平方米的旧房里;班长唐兵因训练导致腰椎破裂骨折住院治疗,宋文博垫付了住院费,并为手术后不能下床的唐兵端屎接尿……

《邵阳日报》采访组采访宋文博的家人与群众时,记者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撼。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下岗十多年,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宋文博一个人的工资,妻姐想与妹妹一起和一个朋友开一家装饰材料店,宋文博怕因开店影响公正执法,最终说服了妻子,那张崭新的营业执照就一直锁在柜子里;宋文博家里的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当邵阳市消防支队准备与12名面临失学的儿童结对帮困时,他却主动承担了2名儿童的学杂费和书费;“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带头捐款1000元……

《邵阳日报》采访组深入遭受洪灾的洞口县花园镇宝湾村采访,村民真切回顾了洪灾的惊险场面和宋文博舍生忘死、抗洪抢险的壮举:6月9日凌晨2时,宋文博带领消防官兵打着手电筒,拽着绳子,蹚着齐腰深的洪水挨家挨户地搜救,连续奋战12个小时,成功疏散转移全部220名被困群众,成功救出7名险些被洪水冲走的老人和小孩。77岁的李南平老人含着泪用颤抖的声音极力描述那天晚上宋文博左脚严重扭伤、强忍着剧痛,将他从被洪水淹没的平房中背出来的情景……老人讲到动情之处,神情激动,声音哽咽,泪流满面。

宋文博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挺身而出、一马当先。从1990年12月入伍,他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500余次,从各种灾害事故现场抢救遇险群众18人。洞口县城林苑酒店曾发生大火,宋文博带领三名战士冒着呛人的浓烟和熊熊烈火冲入火场,将一位70多岁的老人和一名10岁的小孩从火场抢救出来;岩山乡菱角综合市场曾因冰冻灾害引发大面积坍塌,宋文博带领战士经过4个多小时的人工掏挖和救援,成功将15名被困群众从冰雪和废墟中救出……

记者饱含激情,将宋文博一个个真实、朴实、平实的故事,以《用生命书写忠诚》为题写成长篇通讯,于2009年6月19日在《邵阳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全文细节写得细腻,情节写得生动,树立了一位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人民忠诚卫士的光辉形象。同时,在当天这张地方党报报眼位置,刊发了中共邵阳市委《关于追授宋文博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十分突出醒目,更显该报推出这一重大典型的现实意义:抗洪英雄宋文博的壮举,彰显共产党员临危不惧、舍己救人、一心为民、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宋文博短暂却光辉的一生,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深入挖掘,搞好后续报道,拓展重大典型的深度与广度

一个重大典型推出之后,可以不断地深入挖掘,对其后续新闻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连续报道。既要宣传英雄人物的高尚情操,夯实典型报道内容的厚度;又要宣传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增强典型报道思想的深度;还要宣传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不断拓展重大典型的传播广度,展示英雄的时代风采。

2009年7月1日,邵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开展向宋文博同志学习活动,《邵阳日报》充分发挥地方党报的权威作用,作好舆论导向,创新报道方式,开设“三个特色专栏”,“四管齐下”大力宣传宋文博的优秀事迹。

——摘登宋文博书信,彰显英雄高尚情操。中国千百年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沟通方式——书信往来,通过书信传递感情,情真意切。宋文博少小离家,军旅19年,有情亦有爱,有苦更有甜。《邵阳日报》开设《宋文博同志书信摘编》专栏,分类分期选登了宋文博二十多封给家人的书信。至仁至孝、有情有义的宋文博,通过一封封书信,向父母、弟弟、妻子倾诉对部队生活的体会,对亲人的牵挂思念,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理想事业的追求……在可以打电话、上网、发邮件的今天,阅读书信,见字如面,特别亲切,掷地有声,令人感触万千,回味无穷,为广大读者展现一位英雄成长的心路历程。

——身边人讲述宋文博,彰显英雄优秀品质。《邵阳日报》开设《讲述•宋文博》专栏,特邀与宋文博相知、相识、相好、相遇、相交、相逢的社会各界人士,讲述与英雄来往的亲身经历,讲述对英雄的切身感受。这样,既拉近了与英雄的距离,又贴近了学习英雄的主题。通过宋文博的妻子曾志菊、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战士唐兵、洞口县花园镇袁苏佩等的描述,分别以《妻子眼中的宋文博》《战士眼中的宋文博》《群众眼中的宋文博》为题,各自从不同侧面和角度,深情讲述了宋文博的先进事迹,让广大读者阅读其文,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在妻子和孩子眼中,宋文博是好丈夫和好父亲;在战士眼中,宋文博既是严师又是兄长;在老百姓眼中,宋文博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学习宋文博先进事迹,彰显英雄崇高精神。《邵阳日报》刊发邵阳市委书记童名谦《学习宋文博,竭诚为人民》的署名文章后,促使650万邵阳人民开展学习宋文博活动掀起了新高潮。该报开设“学习宋文博,竭诚为人民”专栏,突出报道联系思想实际、立足本职岗位学习宋文博,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将英雄的精神付诸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学习英雄见行动。该报在专栏里相继报道宋文博生前所在的洞口县消防大队开展“学英雄见行动”活动,为遭受“6洪灾的宝湾村孤寡老人、受灾群众捐款捐物重建家园,把爱民实践活动延伸到社会;报道洞口县学习宋文博,紧紧围绕“学先进、赶先进、找差距、比奉献、争一流、促发展”这一主题,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干事创业的热情,为老百姓送技术、送资金、送项目、送服务;报道全市政法系统学习宋文博,开展向群众“送温暖、送法律、送服务”和“学英雄、见行动、比贡献”等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推动全市政法队伍建设跃上新台阶……

——拓展宣传宋文博广度,彰显英雄时代风采。《邵阳日报》在突出办好以上三个“特色专栏”的同时,大力宣传宋文博的“闪光点”,以消息、图片和现场新闻为主,展开点面结合的报道;对以开展讨论会、演讲比赛、编写宋文博先进事迹歌曲、排练反映宋文博抗洪抢险战斗精神的话剧、歌舞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宋文博先进事迹宣传和学习活动进行跟踪报道;该报创办的邵阳新闻在线网全天候滚动宣传,报网互动,迅速及时传播,展示抗洪英雄宋文博的时代风采,社会各界反响热烈。《邵阳日报》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报道宋文博这一重大典型人物,声势之大,报道之广,开拓之深,社会效益之好,史无前例。

浓墨重彩,媒体形成合力,增强重大典型的影响与实效

一个重大典型就是一座新闻富矿,其本身蕴藏和存在着新闻资源与再生的新闻资源。多媒体参与,形成合力,集中整合有效资源,把重大典型推向全国,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增强重大典型的影响力与实效性。让人民群众把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2009年10月30日,《邵阳日报》报眼位置以《中央采访团集中采访宋文博先进事迹》为题,报道中宣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7家中央级媒体组成采访团,专程来邵阳深入到洞口县消防大队和花园镇宝湾村,对宋文博的家属和被救村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访,并与社会各界人士代表进行座谈,全面了解宋文博抗洪、抢险、救灾、执法、爱民的事迹。《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10余家省级媒体也参与了采访。《邵阳日报》记者始终随同采访团采访并进行了广泛交谈,该报以及邵阳新闻在线网刊登的一系列关于宋文博的新闻报道,成为采访团搜集的重要素材。

2009年11月9日,《邵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日前就学习宣传因公殉职的湖南省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宣传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11月8日下午3时,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宋文博“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宣读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追授宋文博同志“爱民模范”荣誉称号的命令》,为宋文博同志的亲属颁发了奖章、证书,宣读了《公安部关于向宋文博同志学习的决定》。 ,.

2009年11月16日,《邵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中共邵阳市委、市政府就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宋文博、竭诚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掀起学习“爱民模范”宋文博的热潮。

英雄的事迹情牵中华大地,榜样的力量激励千万人心。从2009年11月5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第一线》等节目相继播出了“爱民模范”宋文博先进事迹的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刊物都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宋文博先进事迹的专题报道和评论员受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新闻报纸摘要》和《新闻纵横》等黄金时段滚动播发宋文博先进事迹专题广播新闻;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各大门户网站都在首页设置了宋文博同志纪念专题页面,刊发社会各界对宋文博先进事迹的感受文章,开设网上纪念馆,让社会群众寄托对英雄逝去的哀思。

2009年12月23日,《邵阳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由中宣部、公安部、中共湖南省委联合组织的《宋文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邵阳举行》的消息,宋文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于12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场报告会,随后在西安、合肥、武汉、南昌等地进行了多场巡回报告。在湘期间,报告团赴韶山、邵阳、衡阳等地巡回报告或座谈。报告团成员以亲身经历和质朴语言,生动展现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消防战士和共产党员的形象。他们的报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让社会各界群众再次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强烈的心灵震撼,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至此,一个英雄的故事得以在全国各地传颂。

《邵阳日报》与地市、省、中央媒体形成合力,浓墨重彩地宣传报道宋文博这一重大典型获得巨大成功。英雄虽去,精神永存。“抗洪英雄”“爱民模范”宋文博的精神,正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绽放出鲜艳的时代之花,引导更多的人们放眼时代、无私奉献,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在平凡中书写辉煌。

(原载于《中国记者》杂志2010年第11期,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论文一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