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包,同时也是讨米袋(作者 卢学义 邓苏金)

他的书包,同时也是讨米袋

卢学义 邓苏金

隆胜老师的来信

编辑同志:

新邵县言栗中学83班学生隆求喜6岁丧父,他与又聋又哑又痴又呆的侏儒母亲相依为命。由于隆求喜所处的坑冲村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处在逆境中的求喜靠行乞来养活母亲和自己,同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在读小学时,村干部隆方清等人为求喜交了1000多元学杂费。上初中后,学校老师从工资中为他垫付了2000多元,83班同学每人每月给他0.25公斤饭票,老师给他生活费。求喜穿的衣裤鞋袜,都是学校师生和当地老百姓送给他的。可10月19日,求喜同学又没有来上学了。一打听,原来是求喜的母亲患重病了。班上的同学又自发地为求喜捐钱捐物,但这终究是杯水车薪。为了不耽误隆求喜的学业,我们吁请全社会对这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给予关注和资助。现附上隆求喜的来信。

新邵县言栗中学隆胜

隆求喜同学给老师和同学的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我给你们写这封信时,我眼在流泪,心在滴血。因我的母亲患重病,我不得不离开你们。尽管我的母亲又哑又痴,但子不嫌母丑,我要尽我的孝心,就是乞讨,我也要为母亲治病。

多年来,你们对我恩重如山,我一辈子感激不尽,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我一定会尽力报答你们,报答社会。

请你们不要再像以前那样来劝我回校读书了。我知道我选择了一条错误的路,但实在是无奈,其实我是好想读书的,但现在我无法像你们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老师的教诲。你们不要为我感到惋惜,我祝福你们学习进步,祝愿老师更上一层楼。

隆求喜

1997年10月18日

调查附记:

10月23日,我们带着沉甸甸的心情,风尘仆仆地赶到新邵县小塘乡言栗中学。令人惊喜的是,隆求喜同学已回到学校了。在83班的教室里,只有1.5米高的小求喜正端坐在前排,认真地听课。

隆求喜几乎是嚼着眼泪,讲述了他艰难的求学之路和敬母之情。

今年14岁的隆求喜6岁时父亲患急病猝亡,从此他与又聋又哑又痴又呆、身高仅1.24米的残疾母亲相依为命。求喜所在的小塘乡坑冲村6组是个干旱死角,自然条件恶劣,粮食产量很低,属县、乡最贫困的山村。父亲病逝后,求喜就靠行乞来养活母亲和自己,同时完成自己的学业。小学6年,他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求喜刻苦学习的精神,感动了乡亲,人们也乐于施舍他们母子。村干部隆方清等人几年中先后为求喜交了1800多元的小学费用。

1995年,隆求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言栗中学。他在学校寄宿,同学们和老师们知道他家的情况后,纷纷向他伸出友谊之手。班主任隆胜老师从自己的工资中为他垫付了2000多元的学杂费。83班的68位同学主动地每人每月给他0.25公斤的饭票,隆胜老师每月资助他10元左右的生活费。求喜的邻居们轮流照管他的母亲。

每到星期六回家,隆求喜的书包同时成了讨米袋,因为他还要讨足够母亲吃上一个星期的口粮。

今年3月,正是寒风呼啸的时节,可求喜仍打着赤脚来上课。隆胜老师见求喜脚上流着血,就花8元多钱给他买了一双新鞋。在学校,他就以脚脏为由不愿穿。第二天来上学,他仍打着赤脚,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穿鞋?求喜说要把这双鞋好好保存下来。老师不信,再三追问,原来是他们院子里有人刚好想要买一双鞋,求喜就将这双鞋卖给了这个人,他用卖鞋的钱买一本《数学竞赛题解》,买了两包盐和一些食品。隆胜老师知情后,又赶紧给他找了一双旧鞋穿上。

隆求喜的母亲一次次病倒,求喜则一次次面临着失学的威胁。为了给母亲治病,他到附近砖厂去挑砖,每挑一个砖仅得两分钱,他一天挑上三四百块砖,得了七八块钱为母亲求医买药。

今年年初,隆求喜将自家5分地的责任田收回,他没有耕牛,就用锄头一锄一锄将田翻过来,种上水稻,但由于干旱,加之缺肥少技术,早稻仅收几十公斤稻谷,晚稻的收成也不好。

在艰难的环境中,隆求喜却是顽强地学习着,他的学习成绩总处在学校三年级的前八名,初二全县统考时,他的成绩在全乡列第三名。

10月18日,隆求喜的母亲再一次病倒了。为了给母亲治病,他不得不决定辍学。83班同学知道后,班长隆振波、副班长申波等在班上发起捐赠,学校老师也加入捐赠的行列。同学们几毛钱,几块钱,很快凑起100多元现金。10多位同学又步行10多公里,来到隆求喜的家,送上捐款,送上一颗颗滚烫的心。

隆求喜同学感动得哭了,他拉住同学们的手说:“我一定要好好读书。”

10月21日上午,隆求喜又返回校园了。看到隆求喜默默地走进教室,我们的心也觉得非常沉重,在他稚嫩的肩膀上,不仅有书包的压力,还有讨米袋的重荷,他能承受得了么?

愿我们的求喜同学从此只背书包,不背讨米袋。

(《邵阳日报》1997年10月27日)


他的书包,将不再是讨米袋

卢学义 邓苏金

当本报10月27日发表了《他的书包,同时也是讨米袋》的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人们纷纷向自幼丧父,既要靠乞讨养活残疾母亲,又能自觉顽强学习的新邵县小塘乡言栗中学隆求喜同学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学校还将开展向隆求喜同学学习活动。现我们欣喜地告诉读者,隆求喜同学的书包将不再是讨米袋。

10月31日上午,新邵县委副书记申先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仲文受县委书记粟平钧的委托,率领县委办、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团县委等部门和小塘乡党政领导来到言栗中学,在听取学校领导和隆求喜同学的感人事迹后,申副书记号召同学们向求喜学习,做跨世纪的栋梁之材。县民政局除捐款外,还将隆求喜的家庭作为固定优抚对象;县教育局除捐款外,决定对隆求喜今后的学杂费实行减免;县希望工程基金会也向隆求喜捐款。令人感动的是县委副书记申先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仲文,县电影公司经理刘军民,小塘乡联校刘校长,甚至参加采访的记者也都纷纷解囊相助,当场收到捐款2000多元。

此前隆求喜同学所在的小塘乡党政领导和全体乡干部自发地为隆求喜同学捐款,有的干部不在家,还从外地打电话给同事,要求代捐。乡党委书记谢祚喜、乡长石光荣等领导带头各捐50元,很快就捐到1140元。10月30日,谢书记、石乡长等领导专程到坑冲村看望隆求喜母子,并送上乡机关干部的捐款。小塘乡联校还决定在全乡各学校开展向隆求喜同学学习的活动。并以此举一反三,采取各种措施,援助特困学生。

邵阳液压件厂子弟学校的师生们看了报道后,深为求喜同学自强不息、艰难求学的精神所感动。学校老师于第二天赶到言栗中学联系,要组织全校同学到言栗中学探访,并当场解囊相助。

一位约60岁的老大妈来到学校,她从身上掏出100元现金交给老师,并说:“今后我还要继续给求喜帮助。”问及老人的姓名,她怎么也不说。

一位下岗女工向编辑部打来电话,要给求喜同学援助。她说:“虽然我也困难,但求喜同学发狠读书,是个有出息的人,我省吃俭用也要支持他读好书。”

市一中同学罗雯也表示,她将在父母的支持下,与隆求喜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今后不论求喜同学上高中,还是读中专,都给他一定的资助。

新邵县检察院的干警们看了报道后,组织党员干警以组织生活的形式谈体会,干警们除表示学习隆求喜孝母的美德和顽强的精神外,也捐款250元,送到学校。

对此,隆求喜同学十分激动地表示,一定要刻苦学习,决不辜负全社会,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

向特困生伸出援助之手

本报评论员

本报关于新邵县小塘乡言栗中学隆求喜同学顽强不息求学,忍辱负重孝母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人们纷纷奉献爱心,给求喜同学捐钱送物,并从精神上鼓励求喜同学自强自立,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隆求喜同学所处的艰难窘困环境,其客观因素是主要的。求喜所在的村是有名的干旱死角村,土地薄瘠,加上求喜自幼丧父,母亲是个残疾人,因而长期以来,他一边靠乞讨来养活母亲和自己,一边刻苦学习,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给隆求喜同学捐赠钱物是可贵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青少年要学习隆求喜的顽强精神和美好品德。以隆求喜为榜样,发愤图强,奋力拼搏;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努力使自己成为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我们不能不看到,像隆求喜这样品学兼优且举步艰难的特困生还有不少。对此,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向全市所有的特困生伸出您的援助之手,在全市开展一次特困生救援大行动。那些先富起来的老板,那些有固定收入的职员,那些比较殷实的家庭,那些效益较好的单位,献出你们的慈善之心,伸出你们的热情之手,解囊相助,扶困济贫,帮助那些像隆求喜一样的特困学生,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我们期望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所有的特困生都能重新走进学校,更多的特困生能安心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爱,在延伸……

卢学义 邓苏金

1997年10月27日,本报发表了《他的书包,同时也是讨米袋》的报道,介绍了新邵县小塘乡言栗中学隆求喜同学的艰难求学精神和孝敬残疾母亲的美德。11月3日,本报又发表了《他的书包,将不再是讨米袋》的连续报道,通报新邵县小塘乡党政领导、社会各界纷纷向隆求喜同学捐资钱物和一些学校师生表示向隆求喜同学学习的情况。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人们仍在深切地关注着不幸而又顽强的隆求喜同学。

11月4日,邵阳液压件公司子弟学校组织了全体师生来到言栗中学,听取了隆求喜同学自强不息的事迹报告,师生们为之动情,并当场捐款725元,还表示将继续帮助小求喜。

11月5日,小塘乡兰江桥村村民孙双寿冒着寒风,步行来到言栗中学,将100元钱和4件衣服送到求喜同学手里,勉励求喜同学发奋读书,将来成为栋梁之材。

11月6日,隆求喜收到通过邮局汇来的第一笔捐款,汇款人魏利华在汇寄150元的汇款单上附言:“这一点钱不能解决什么大问题,但愿它能给求喜同学一点慰藉。”

11月12日,求喜又收到大祥区一中40班全体师生捐款154元。他们在附言中写道:“求喜同学:在学习上你是强者,在生活上你更是强者,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被你感动,我们更应该助你一把,让我们携手共进吧!”

给隆求喜汇款的还有:市景文中学36班团支部(100元)、邵阳县皇安寺中学59班同学(35元),新邵县委组织部干部陈世清(100元)、言栗邮电所李海波(500元)、武冈市一匿名同学(10元)。隆回县司门前地税所的4名税干寄来200元现金。

市二中部分同学来到言栗中学,他们给求喜买来系列文具用品,并表示,要以求喜同学为榜样,顽强学习,尊敬老人。

12月12日,市景文中学校长带领部分学生来到言栗中学,除给隆求喜捐款300元、衣服6套外,校长还拉着求喜的手说:“你若来景文读高中,学费书费全免,生活费全包。”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已给求喜送去现金100元并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老奶奶,见天气寒冷,便于12月4日,同老伴冒着风雨再次来到言栗中学,给求喜送来御寒的棉衣和100元现金。老人将求喜拉到身边抚摸他的头说:“孩子,好好学习,我们会常来帮你的。”

12月17日,邵阳县岩口铺中学生组织学习了本报隆求喜同学的两篇报道,并请求喜同学做了现场报告,全体师生深受感动。报告一结束,师生们你一块他五毛地当场捐款400多元。刚来校代课、月工资才120元的陈武斌老师将刚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拿出一半捐给了求喜,罗邵雷、肖桂玉、钟平龙、陈长林等老师也当场捐款。

还有双清区工农兵小学、邵东县黑田铺乡财政所高碧波等单位和个人打来电话,要求给隆求喜捐款。

日前,新邵县小塘乡政府决定成立“帮困基金会”,在本乡工作的每个干部、教师每人每年捐款10元,帮助全乡所有像求喜一样的特困生完成“普九”教育。

可以欣喜地告知读者,隆求喜同学在爱流的滋润下,学习更加刻苦,期中考试各门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他一再表示,一定要以更优异的成绩,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报答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回报全社会。

爱,在延伸;情,更浓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