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莲荷美(作者 董雁)

四月莲荷美

董雁

初闻莲荷,以为是“联合”,心下索然,感觉就像是“建军”“卫红”之类,烙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及至车至村口,赫然瞥见一块标牌上写着:莲荷生态农庄,心下立时满心欢喜——莲荷,单是这两个字,就已经让我爱上它了!

这是四月的一个午后,天阴阴的。应双清区招商局朋友之邀,我们来到了位于双清区火车站乡的莲荷村。来自隆回的大学生村官小肖做了我们的导游。

我问小肖:若是夏天,定能看到满池的荷花吧?小肖说,啥时候来也看不到荷花啊!那为何取名莲荷呢?小肖挠挠脑袋,这个我可说不清楚,这村一直就叫这个名的。

莲荷村居然看不到田田荷叶,心里隐隐有了失望。看到我的失落,小村官笑着说,虽然没有荷花,可莲荷有4000亩的森林,那可比荷花更美更壮观呢!现在我就带你们去!

一路曲折前行,我们进入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所在的林区。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岂止是含绿!来到这里,就像是掉进了一个绿色海洋。深绿、淡绿、棕绿、黄绿……一种树一个姿态,一种树一个色彩。我想,即便是最高明的画家也断断调不出如此饱满丰富的绿色来。尤为亮眼的是那枝头的新绿。那翠翠的绿呀,明亮纯真,即便是这样的阴天,你也能从那嫩绿中看到阳光的明媚。正想着如此春景,若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那就堪称完美了——似乎是为了满足我的心愿,林间果然传来几声清脆悦耳的鸟啼。虽然唧唧啾啾,并非布谷鸟,但毕竟有了空山鸟语,听得人心里一漾一漾的,有说不出的愉悦与喜欢。

同行的张美女俨然是个林业专家,不停地辨认着:这是杉树那是柏树这是冬青那是香樟……讲得头头是道,连小村官也啧啧称奇。我一面惭愧于自己植物知识的贫乏,一面用心地努力记忆每种树的形态特征,希望下次再访时也能道出一二来。

杜甫有诗日: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但林间的野花是全然不顾诗人的忠告的,黄的,白的,粉的,蓝的,这几朵,那一丛,兀自开得随意而自在。突然想到前不久女儿写的日记《恋上一朵野花的美》,当时虽然表扬了她的文字,却在心里暗笑她的矫情——小模小样、零零散散的野花如何能与牡丹、玫瑰那样的名花儿媲美?可是今天,我却不禁惊诧于女儿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力了!看着林间随处可见的星星点点,我想,我也恋上了野花的美——那种自开自败、为自己而活的美。

野花已让我心醉,听说前方有一片刚被发现的野竹林,愈加心动。竹子本是我深爱的,我在君山见过千点泪的湘妃竹,也在云南见过月光下的凤尾竹,我在金华见过短胖奇特的罗汉竹,也在福建见过色彩斑斓的五色竹,至于我们南方的南竹则更是屡见不鲜了。不过,那都是人工培育的,不是“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便是“一夜吹添玉数竿”,那成片的野生竹海却是我未曾领略的。

小村官面有难色,说是现在还没有路呢。我顿生豪情:那我们今天就踩出一条路来!前方茅草丛生,矮小多刺的灌木林时不时地刮扯着我们的衣袖。越往里走,光线越暗,风也越大。走着走着,带路的小肖似乎完全迷失了方向,而我向往的野竹林,仍不见一丝踪影。大家面面相觑,终于决定放弃。遗憾之余,我盘算着,待风和日丽之时,定要再约几位勇士来此一探——顺便篡改一下名句,此谓“咬定野竹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中!”

从水保站的林区出来,我们来到了精品水果基地。这里的水果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有从欧美引进的杂交葡萄、日韩引进的西沙梨,有蒙娜丽莎西梅、五星枇杷等26个品种、15000多株精品水果。果树依不同种类各自成林,遥遥相对。

不少果树已经挂了嫩果。小肖说,下个月五星枇杷就能上市了。这种枇杷个大肉甜,往往刚成熟就被一抢而空,想吃的话还必须赶早呢。

在花卉苗圃园,不但有银杏树、龙爪槐、罗汉松等珍稀树苗,还有扎成花瓶的紫荆花,塑成十二生肖的红糖木……个个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一路看一路拍,不知不觉,已近晚饭时间。既到莲荷,少不得要品尝这里的农家乐。找到一处农家,同伴们开始打牌闲侃。我意犹未尽,扯上小村官,沿着主人家的后坡,边走边聊。小肖说,近几年,莲荷村的村民们靠种植花卉苗木和精品水果发了财,光这两项,人均收入就有近万元。加上这里离城近,环境好,城里人都把这儿当成了后花园。每到双休日,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旅游业又让村民们赚了不少。钱袋子鼓了,人心当然就安定了,许多在外打工的人都回到了村里,搞种植,跑销售,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家家户户都砌起了新砖房,前不久,村支书还在全省的新农村建设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呢!正聊着,耳旁隐隐传来乐曲声。停步聆听,没错,是二胡。心下甚为惊讶,在这小小山村,是谁有此雅兴?循声而去,一栋黄底红柱的砖房掩映于青山绿树之间,一位老者正怡然自得地拉着二胡。小肖说,这是乡里的敬老院,住着十多位五保老人,年纪最大的九十多岁,年轻的也有六十多岁了,可个个神清气爽,精神头十足。见老人们刚吃过晚饭,我便和他们拉起了家常。老人们告诉我,他们在敬老院后面辟出来一块菜地,平时,除了年纪大的和身体不适的,大家每天都去施肥浇水,既锻炼了身体,又补足了给养。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老人们甚至还喂养了三头大肥猪呢!

和老人们话别原路返回,小村官感慨地说:等我老了,也要住到这儿来,不说长命百岁,至少可以颐养天年吧!我笑他:才多大点的人呀,想得可真远!心下却不得不承认,这里还真是个养老的好地方,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朝闻鸟语,暮观斜阳,每日吸天地之精华,想不长寿都难呐!回到农家,饭菜已经上了桌。放养的土鸡味道果然不同,细腻中带着一丝鲜甜;椿叶炒鸡蛋也格外清香嫩滑;还有刚从山上采的野菌,地里拔的莴笋,农家自熏腊肉……不过一些家常小菜,却特别鲜美可口,令在座的女士都顾不得淑女形象,纷纷做了饕餐之徒。

夜色四合,我们驱车返城。夜幕下的莲荷显得柔美安静,只有四月的风吹了又吹,似乎不愿就此离开。忽然间,我有了一股冲动——我想化作一缕清风,在莲荷,久久流连……

(《邵阳日报》2010年4月15日;2010年度湖南省副刊作品好新闻奖铜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