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赛马场”赛出好“村官”
——新邵县创新管理机制激发村干部活力纪实
记者 邱少冰 陈历林 彭永红
“村里那段土路好久硬化?”“明年种多少优质稻?”“争取项目资金尽快硬化。”“发展优质稻130亩。”……这是前不久新邵县龙溪铺镇田心村村民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的一个场景。在新邵县,村干部每年述职述廉,接受群众民主测评和当面质询,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新邵县2010年最佳村干部”周乐群说:“开展村官述职述廉活动,接受代表民主评议,感觉群众的眼睛随时都在盯着我们,不想干事、干不成事,亮相时就会很尴尬。”
其实,包括实行民主评议制度在内,近年来,新邵县从制度创新入手,积极探索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健全和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监督约束等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队伍。
在创新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上,该县将“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奉献精神好”作为村干部选拔任用的准入门槛,并在村干部准入的年龄、文化、选拔方式上作出明确规定。目前,全县共有村干部1985名,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732名,占36.9%;妇女干部651名,占32.8%;35岁以下年轻干部764名,占38.5%;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9%。
为不断拓宽村干部来源,该县通过内选、外引、公开招聘、下派等办法,从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官”的优秀分子中推荐选拔村干部。同时,鼓励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高校毕业生下村任职。截至目前,全县共选派68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92名外出务工有成的“凤返巢”人员担任村干部,21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级班子。
全面推行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无疑能更好地激发“村官”活力。该县坚持考核凭实绩的原则,在考核方式上坚持全面考核与重点工作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2010年,该县隆重表彰了15名“最佳村干部”和50名“优秀村干部”,并对35名考核不称职的村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
2009年,新邵县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级事务决策的意见》,从治理村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入手,建立村级事务决策“五步法”、民主评议和退出机制等三项制度。“五步法”是指提出议题、征求意见、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结果公开五个步骤。并规定,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要按照“五步法”进行决策和实施。通过“五步法”决策,全县已有405个村制定了集体经济发展规划,300多个村确立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引进了大量投资项目,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000多个。
全面实行民主评议制度带来的效果则是,全县651个村的村干部与群众当面锣、对面鼓地“对账”,群众的满意率达到了95.6%,也有5名村干部被群众评议为“不合格”而“下课”。
建立村干部退出机制,就是坚持有为就有位、无为即无位的原则,将农村变成“赛马场”,既要让良马能“进”,也要使劣马能“出”。酿溪镇组织委员谢建保解释说:“根据退出机制规定,如果这名村干部没有限期整顿好,将予以免职。因此,他要保住‘位子’,就必须好好干。”现在,该县村干部抓工作已由过去的“被动抓”变为“主动抓”,各村工作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村级组织有了强有力的“带头人”,就有了主心骨,新邵县的新农村建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三年来,该县农村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6.7%。2010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调得分在全省排名31名,综治考评得分再次稳居全市第一。
(《邵阳日报2011年2月9日;2011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湖南新闻奖市州好新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