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和一个盲人作家的故事
记者 黄政 王丽君
3月3日,邵阳市委书记蒋建国特邀盲人作家曾令超共进午餐。蒋建国特意把一套新购的《有声中外藏书馆》的光盘递到了曾令超的手中。蒋建国对曾令超说:“我总算是买到了理想的资料,你听了会喜欢的。”
曾令超手捧着精装本的光盘盒,热泪盈出了眼窝,激动地说:“书记呀,你忙的事那么多,却还为我一个盲人操碎了心呀!”
事情还得从九个月前说起。
2003年6月5日,蒋建国在新宁县检查工作。夜晚在县委书记的陪同下撑着伞,冒雨去看望盲人作家曾令超。
曾令超原是新宁县人民法院的干警。23年前,曾令超在执行一次公务中被歹徒引爆的炸药炸伤,造成双目失明。在之后的岁月里,曾令超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先后出版了八本文学作品,成为全国残疾人作家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2003年还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
蒋建国来到曾令超的家门口,敲了敲门。曾令超的爱人蒋妹开门一看忙道:“哎呀,蒋书记来了!”
得知蒋建国来看他了,曾令超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不停地说:“啊呀,这么忙还来看我!”接着,他的手就被一双大手紧紧地握住了,那是一双被夜雨淋湿的手。两口子慌忙把客人引进了家门,忙着倒开水、炒瓜子。
嘘寒问暖之间,蒋建国发现蒋妹的嗓子嘶哑了,关切地问道:“是感冒了吧?”蒋妹也不回答,只是笑。曾令超说:“是为我读文章读哑的,我苦了她呢。”原来,曾令超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双眼失明之后,读书看报都得靠蒋妹代劳。
听了曾令超的介绍,蒋建国记在了心里,他想为曾令超买一些能“听”的书。
一个星期过后,蒋建国给曾令超寄去了一箱光盘,有歌有舞也有影视,但是没有书,蒋建国还是很遗憾。
“有没有那种能听的中外名著名篇呢?”
蒋建国开始四处打听那种能“听”的光盘。
在邵阳市,只要能挤出点时间,蒋建国就要到邵阳市最大的图书城走一走,穿行于音像资料的柜台之间,但一直找不到这种光盘,他问有关部门的领导,可也无人知道。
邵阳市肯定是没有这种能听的文学书籍的了。
如是,蒋建国把眼光放到了外地大城市。去北京开会,一有时间,蒋建国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奔王府井书市。
在省城汇报工作,蒋建国总要抽时间去定王台书市。
到深圳去招商引资,蒋建国会后的工作就是去图书商场。
在上海谈项目,蒋建国的闲暇时间总是在联系出版社、进书店。
没有,没有,还是没有。
蒋建国想到了亲戚、朋友、同学。于是他四处打电话,请他们代劳寻找那种能“听”的文学名著名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北京有了回音,说是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套,蒋建国听后十分高兴,忙吩咐朋友帮忙买一套。
2004年3月2日,蒋建国收到了北京邮来的包裹,里面是蒋建国为之牵挂了九个月的有声读物——《有声中外藏书馆》精装光盘。计有:
古代名家名篇170部
现代文学名家名篇40部
世界文学名篇24部
唐宋诗词600首
英文名著译本1300部
还有原著评析、杂文、史记、新生活百科全书1800篇。
蒋建国立即打电话给曾令超,约他第二天来邵阳市小聚。
捧着蒋建国花了九个月时间到处寻找而购来的礼品,曾令超的手在颤抖着,他轻轻地抚摸着那一本本精美的光盘,上面那些凹凸的图案、精美的线条,让他的心灵升起肃然敬意。
“回家后,慢慢听。”蒋建国递过一杯酒,说“先敬你一杯”。曾令超接过酒杯与蒋建国的酒杯碰在了一起,“当”的一声,一个盲人作家与一个市委书记的两颗心碰到了一起。
后来,曾令超写了一篇散文,文章说:我怡然抱着这《有声中外藏书馆》,走进阳光中,和煦的三月春光烘热了我全身。
(《邵阳日报》2004年4月1日;2003年度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湖南省州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