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与习非成是(作者 刘振华)

望文生义与习非成是

作者 刘振华

用成语或典故,或许可以增加文章的厚重和深度。可是,有些成语和典故的意思,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样容易理解,这就不免产生误会。原本想展示一下才华,秀一下词汇量,结果却贻笑大方的事故比比皆是。

顾颉刚《记三十年前与圣陶交谊》一文载:“光复之年,友人王彦龙君成婚,予集宋明词句为长联,圣陶篆之。圣陶作《贺新郎》词,予楷书为立幅,并悬于洞房。”(《宝树园文存 ·卷一 ·上游集》)友朋结婚,送红包俗了,文人学士填上一阕《贺新郎》,岂非雅事。

雅是雅,叶圣陶作《贺新郎》送人却不妥。词牌《贺新郎》原名 《贺新凉》,最早见于苏轼词,并非恭贺新人结婚。

东坡原词为:“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杨提《古今词话》载东坡此词,称其为官妓秀兰而作:“子瞻之作,皆目前事,盖取其沐浴新凉,曲名《贺新凉》也。后人不知之,误为  《贺新郎》,盖不得子瞻之意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古今词人无数,极少有人用此调恭贺别人新婚的。而用此调恭贺新婚者,大都是望文生义,误解了《贺新郎》的本义。辛弃疾有首著名的《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中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句,倘改成“我见新娘多妩媚,料新娘、见俺应如是”,还成什么体统。这就是“望文生义”惹的祸!

说到“望文生义”,没有比“七月流火”更易令人望文生义,且错误率更高的典故了。《七月》是《诗经 ·国风 ·豳风》中一首著名的农事诗,也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诗歌开头一句即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不是如今通行的公历,而是夏历。流,是下的意思,即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向下移动。火,大火星。七月流火,指大火星下行,天气渐寒。七月流火和铄石流金看上去类似,意思却完全不同。不了解古代典籍的相关知识,只凭一厢情愿,自信这个字我认识,就很容易犯错误。

宋玉《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文选》卷十三)吴广平编注的《宋玉集》将其译为:“弯弯曲曲的树枝,就有鸟来筑巢,空空洞洞的洞穴,就会有风产生。”有穴才有风来。吴小如《“文章扒手”的新伎俩》一文中有“甚至受到谩骂式的人身攻击与空穴来风的诬陷”(《今昔文存》)之句,这里的“空穴来风”显然是误用。《现代汉语词典》第 6版将“空穴来风”解释成:“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一个典故的本义被大多数人误解,发展出一个完全相反的解释来,并被权威的词典收入,这就是典型的习非成是。

至于将差强人意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将贾谊的《鹏鸟赋》误为 《鹏鸟赋》,诸如此类错误,不胜枚举。

语言是发展的,新词汇、新语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但以今律古、望文生义,是很危险的。写文章,拿不准的词汇,最保险的办法,不妨查一下字典辞典。

(《邵阳日报》2017年7月25日四版;湖南省副刊作品好新闻奖金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