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兄弟成家不分家,同吃同住相处融洽:老人去世后,遗产设为家庭基金,在当地传为佳话
幸福就是一家人和睦共处家风美
记者 罗俊
12月20日,许成海像往常一样来到刘氏兄弟家里串门,和老大刘范友聊起了家常。到刘家串门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刘家有五兄弟,成家之后一直没有分家,兄弟之间相互照顾,家庭和睦。经过多年的交往,许成海也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里,以至于他称自己是刘家“老六”。
刘氏兄弟住在绥宁县城长征路社区,在五兄弟中,老大刘范友今年 65岁,老五刘范春最小,今年51岁,50多年来他们和父母同吃同住。刘家发展到现在,早已子孙满堂,一家二十多口人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令周围邻居羡慕不已。
树立典范 言传身教
刘范友说,他的父母很重视家庭教育,常常以身作则,教育兄弟们要友爱互助,和善待人,同时,告诉他们只有这样做,家族才能团结兴旺,五兄弟深深地记在心里。
“虽然父亲去世了十多年,但是我还能很清楚地记得父亲是怎么教育我们的。”刘范友回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家里很穷,靠种红薯维持生计,有一次赶在播种季节,我二叔风湿病复发,大腿疼痛不堪,父亲跑到大老远的地方去买药,晚上回来又继续帮爷爷干活,回到家之后疲惫不堪。他告诉我们兄弟长大之后也要这样,不管多苦多累,也要照顾好亲人。”
在这个家里,兄弟之间没有亲疏远近的关系。母亲没有女儿,就把儿媳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与家人一律平等对待,没有任何私心。每次不管多饿,也要等大家全部到齐了才开饭;不管再累,也要把家务做完了才休息。母亲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染着子女们要好好对她。
苏叶元是老五刘范春的媳妇,一嫁入刘家,她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人们常说婆媳关系很难处理,容易产生矛盾,但是我们五个媳妇和婆婆的关系就处理得很好,从来没有红过脸。我们经常争着去照顾婆婆,分担家务,婆婆笑称自己像个‘皇后’,享受着百般宠爱。”苏叶元说。
遗产基金 家庭享有
“今年8月,母亲经历了一场大病,突然中风,全身不能动,住进了医院。母亲看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于是把我们兄弟叫来,告诉了我们家里的情况,然后嘱托我们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做出榜样给后辈们看,对于她和父亲留下的财产,她要我们自己去处理,这句话一直记在我们心里。”老三刘范明说。
住院期间,五兄弟不分昼夜地陪护在母亲身边,悉心照顾。然而,母亲最终还是没能敌过病魔,两个月之后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笔20多万元的遗产。
料理完后事,五兄弟商量怎么去处理老人留下的遗产,老二刘范于提出要遵从母亲的遗愿:“一家人团团圆圆”,建议遗产不要分割,拿来成立家庭基金,大家一起使用,这个想法得到了其他四个兄弟的支持。兄弟们还协商,由老三的爱人陈建设管钱,因为她是会计出身,精通理财,在大家允许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支配这笔遗产,但是要以借贷的形式支付利息。
老三在县城的郊区开了一家红砖厂,11月份,因为需要资金周转,他向家里申请了7万元的借款,立下了字据,承诺一年之后偿还本金,并以10%的年利率支付利息。
“我们规定利息一年结清一次,得到的利息作为家里日常生活的开支,家里面有个时候需要买一些油、米之类的必需品,我们就用家庭基金去购买,买来之后在陈建设那里记账,到了明年拿利息来填补。”老三说。
美好家风 世代传扬
“说到家风,我还是很佩服我的父亲,他辛勤劳动,靠着省吃俭用的钱来养活我们一家人,非常不容易。”老五刘范春说。
兄弟之间相处融洽,不分彼此。兄弟的小孩都当自己的小孩来看待、培养。在兄弟们的心中,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将家里美好的品德传承下去。如今兄弟五人培育的6个后辈,3个是研究生,2个在读大学。
唐国音是老大的儿媳,她的小孩刘沛轩今年6岁。在教育孩子方面,唐国音继承美好家风,要求孩子尊敬长辈、孝敬家人。轩轩乖巧懂事,每次放学回到家,就从大爷爷开始挨个喊,喊完之后,长辈们总不忘逗逗轩轩,让他从头到尾再喊一次。
为了方便联系,家人建立了一个“幸福一家人”的微信群,每到吃饭的时候,苏叶元就会拍张美食照,晒到群里,分享给在远方工作和学习的亲人。“不管是开心事还是烦恼事,家人们都会一起在群里交流。看到他们在外面过得好,我们心里才踏实。”苏叶元说。
(《邵阳晚报》2015年12月25日;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