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新模式
邵东又一次走在了全省前列
本报讯“邵东县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探索了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好做法。”8月 9 日,在邵东召开的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推进垃圾分类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现场会,对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邵东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并加以推介。
2018年 2月,邵东县在周官桥、火厂坪、仙槎桥等乡镇推行垃圾分类及再生资源回收试点,成立了同创再生资源利用回收公司,从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到处置实行一条龙服务。当年 6月,这一做法在全县全面推开,形成了政府主推、供销社主管、公司主营的工作格局,探索并创建了“一村一站一员”垃圾分类处理“邵东模式”,即每一个村设一个站,每一个乡镇设一个总站,每一个站设一个保洁员、回收员“二合一”的从业人员。截至目前,邵东已建成村级回收站 350个,乡镇总站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全覆盖,“二员合一”队伍已达 320余人,投资 3800余万元、占地 54.5亩的高标准县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
为确保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工作顺利开展,邵东县通过财政奖补引导,强化市场运作,形成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可持续运行机制。邵东同创再生资源利用回收公司制订了收购价格表,对高值可回收垃圾、4大类 24小类低值可再生资源以及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有毒有害垃圾实行有偿收购,调动了农户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对保洁员回收的高值垃圾加价 20%回收,低值和有毒有害垃圾加价 50%回收,增加了保洁员的收入。县财政对该公司低值垃圾收购、运输成本进行部分补贴,对有毒有害垃圾的收购、运输、处置、合理运营成本实行全额补贴,提升了该公司经营效益。
在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收运体系的同时,邵东县充分利用“雪亮工程”等各类电子平台,有序推进回收工作的可视化、智能化。目前,12个乡镇 35个回收站已配置监控设备,兴林汇景小区还设置了智能回收机。
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邵东县实现了低值垃圾高值化,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节约了土地资源,减轻了县城垃圾填埋场处置的负荷和财政投入的压力,形成了农户、回收员(保洁员)和公司增收、政府投入产出划算、生活环境变优的“三赢”局面。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回收各类废旧物资 7382吨,农民增收 645万元,垃圾转运费节省 183.7万元,垃圾转运填埋量减少 30%以上。
(记者 张伟 通讯员 唐冉 刘志桃)
(《邵阳日报》 2019年 8月 10日一版;湖南省市州好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