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位复员伤残军人坚守大山深处创业(记者 曾炜 通讯员 杨坚)

十六位复员伤残军人坚守大山深处创业  

带动周边农村成立五十六家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起合作关系

本报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肖乾明和他的15位战友正打造着邵阳版的“敕勒川”——新宁县金石桥镇观瀑村大坳草山新宁荣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基地。7月8日上午,肖乾明陪着畜牧部门的专家为基地扩建进行规划。

新宁荣军养殖专业合作社由肖乾明等年过半百的复员伤残军人创办。肖乾明曾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负伤,双腿险些截肢,身上至今残留着弹片。 1981年,他转业,辗转在几家企业工作过,后因身体原因不再上班。和肖乾明一样,一些因战因公受伤的战友都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还能干点事,还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肖乾明与战友们决心创业,酝酿成立养牛基地。2011年,在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他与 22位退伍的伤残战友自筹资金创办荣军养殖基地。这一年,他们中年龄最大的 57岁,最小的也有 55岁。养殖基地创办之初,由于市场环境、技术瓶颈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一度陷入困境。有几位战友因身体等原因退出,肖乾明等 16位汉子继续坚守在大山深处。

经过 5年奋斗,肖乾明与战友们经受住了考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3年,省畜牧水产局确定荣军养殖基地为国家基础母牛扩群项目实施单位。养殖基地变身繁殖基地,既养殖肉牛又繁育种牛。以放养为主的肉牛很受市场青睐,供不应求。2015年 3月,荣军养殖基地发展成为荣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牛的规模从几十头发展到百多头。荣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以及城步、绥宁、武冈等县市周边农村成立了 56家专业合作社,并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今年 5月 10 日,荣军养殖专业合作社帮助各合作伙伴从北方共引进肉牛 110头。目前,肖乾明和战友们又有了新的规划:按年出栏 500头牛规模定位,采用自养自繁模式,将这片海拔 500米的荒山打造成为占地 5000亩的养殖加工基地。他们决心把产业链涵盖至草地开发建设、草地资源利用、其它草食动物养殖、产品深加工等领域。

(记者 曾炜 通讯员 杨坚)

(《邵阳日报》 2016年 7月 17日一版;湖南省市州好新闻奖一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