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叮嘱,字字催泪,“淘气”孩子就这样恍然醒悟
五封家书抵万金
本报讯“孩子脱胎换骨般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丈夫的五封书信功不可没啊!”3月24日晚,看着端坐在隆回县某省示范性高中教室里认真上晚自习的孩子,刘玲女士欣慰地笑了,她说:“面对昔日不听话的孩子,我们束手无措,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没想到丈夫的书信打动了孩子,从而改变了孩子。”
刘玲女士是隆回人,她和丈夫远在山东做生意,而儿子小龙 (化名)和爷爷奶奶在隆回生活。一直以来,刘玲和丈夫忙于自己的生意,很少管孩子,一年到头也就回来一两次。由于长期的疏于管理,孩子养成了偷懒、自制力极差以及不爱学习的坏习惯。“这些年在外地做生意,每次接到爸妈的电话,我和丈夫第一反应就是担心孩子是不是又淘气了,他不是‘省油的灯’。”刘玲介绍说,每年回家过年,她和丈夫都会集中“火力”教育孩子,但往往是“孩子开始答应得好好的,我们走后又都恢复了原样”。
前年,小龙参加中考,刚好考上隆回一所省示范性高中,刘玲和丈夫兴奋了很久。但是,刘玲和丈夫还没有高兴多久,便随之而来了更多的烦恼,班主任老师几乎天天打电话给他们,反映小龙一些情况:经常逃课,经常外出上网,经常抽烟,还影响到了其他的同学……刘玲和丈夫反复打电话给孩子,但就是不见孩子有所好转,他们感觉心力交瘁。
“有一个晚上,我发现丈夫在客厅餐桌写什么东西,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在给孩子写信,当时我就纳闷,都什么年代了,直接发信息不就行了吗?”后来,丈夫每写一封信都给刘玲看,希望她能修改,然后再寄给孩子。“丈夫在信里,详细地说了他们在外的艰辛,在外受的委屈,以及对孩子的殷切期望,我看着都哭了。”刘玲说,给孩子寄出第四封信后,孩子回信了,说他什么都懂了,一定改掉坏习惯。孩子到底有没有改?
他们一边给孩子写信,一边偷偷地回来几次“暗访”,发现儿子果然在悄悄改变,连班主任老师都刮目相看了。
“现在,孩子自制能力增强了,也很爱学习了,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刘玲说。
(记者 袁进田 实习生 曾璇)
(《邵阳晚报》 2014年3月8日一版;湖南省市州好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