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31日傍晚发生的那场“特大爆炸事故”(简称“1·31”),是建国以来邵阳历史上最让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时,听到一声沉闷的巨响后,我便骑上摩托朝声音传来的东南方向奔去。在向沿途群众打听清楚具体方位后,我火速赶到事故现场,只见市领导正在组织人员奋力抢险救灾。我手握相机,拖着因车祸受伤的右腿,在冬夜凛冽的寒风中,穿行于爆炸现场的残垣断壁之间。透过镜头,看到那一幕幕惨状、武警战士和抢险队员奋不顾身搜寻死难者的感人场面,我泪眼模糊,不得不一面擦拭镜头后的双眼,一面紧盯着事故现场所发生的一切。
当时现场一片混乱,断水断电,浓烈的火药味呛得人喘不过气来。黑暗中我几次因踩到松动的残砖碎瓦摔倒,几次被东倒西歪的梁柱、预制板、裸露的钢筋碰伤扎伤。为了抓拍抢险队员在倒塌的楼房下抢救一名受伤女子的镜头,我站在午夜的寒风中足足守候了3个多小时。最后,这位女子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罹难。
次日上午,我又连续在一幢垮塌的楼房下守候了4个小时,终于捕捉到了抢险队员将一名在废墟下等待了16个小时的妇女抢救出来的那一瞬间。这幅题为《“1.31”特大爆炸事故》的新闻照片在《邵阳日报》见报后,被《世界信息报》《人民摄影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并在当年《人民日报》和《新闻战线》联合举办的全国新闻摄影大奖赛中获评佳作奖,还获得了全省地市报新闻摄影作品一等奖。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学会,还综合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多年来的成就和业绩,授予我全国地市报首届“百佳摄影记者”荣誉称号。
后经查明,这是一起由非法经营、违章加工炸药造成的特大恶性爆炸事故。
回顾28年的新闻摄影工作历程,我深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一古典名句所蕴含的真谛:要获得一件经得起检验的好作品,是需要付出何等的艰辛与努力呵!
图中这位名叫曹艳红的妇女,在垮塌楼房的废墟中埋了16个小时后被抢救出来。
事故发生后,现场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消防、抢险、城建、电力等部门,组织力量在清理损毁的房屋和供电、供水等其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