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五月至六月
组织专业队伍,集中推出新邵“5·31”特大洪灾及党和政府组织领导当地群众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的系列报道。
六月
6月3日至5日,承办“邵阳市‘广本金泽’杯大型车展”,共有近10家汽车销售公司、上百台样车参展。
七月
7月2日,邵阳晚报在市区大祥坪体育场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晚报创刊5周年庆典活动,数千名热心读者参与了这次活动。
十月
10月28日-11月1日,邵阳晚报与市产权处联合承办了邵阳市第三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市委书记盛茂林莅临讲话。5天的展会成交额达3.5亿元。
2006年
一月
邵阳晚报由原来的每天八版(周二、周五除外),扩为每天十六版。对所有版面进行了重新设置和定位,加大本地新闻的分量。《邵阳晚报》私费订阅占比67%。
六月
6月9日起,《邵阳晚报》“经济地理”版面连续推出十余篇“资水溯源系列报道”。
八月
1.《邵阳晚报》策划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报道,并于8月21日起,连续用五十余个整版推出《红军从这里走过》主题报道,引起读者的极大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2.采编环节全部用上了“华光汇闻采编系统”,加快了采编“无纸化办公”进程。
十月
1.邵阳晚报于10月10日成功举办邵阳市第四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开幕当天,出版32个整版的全彩“房交会特刊”。
2.本社投入100余万元为采编及相关业务人员配备电脑,并装备电子采、编、排及校对系统,加快了无纸化办报进程。
十一月至十二月
本社购置了黑马校对软件以及新的电脑设备,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
同年,购下市区宝西建筑集团公司一块面积有9亩多的临街闲置地皮、以及一栋办公大楼,1000平方米仓库,用以解决邵阳晚报办公场地和邵阳日报社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2.本社记者邱少兵、陈尤英获评“全市十佳记者”。
2007年
六月
新购宝西建筑公司办公大楼完成装修改造后作为晚报编辑大楼投入使用,邵阳晚报创刊7年后终于有了独立的办公大楼。
九月
邵阳晚报成功协办邵阳市第五届房地产交易会,并策划了一系列房产特刊。
十一月
邵怀高速公路通车后,邵阳晚报与怀化边城晚报合作互动,推出“邵怀高速行”大型采访报道。
2008年
二月
报社为鼓励员工创新、创优、创收、争先进,提高本社的采编质量和创收水平,制订了《邵阳日报社“三创一争”实施方案》。
三月
本社出版一期32版史志纪念特刊《铭记》,报道2008年全市干部群众抗冰救灾的英雄事迹,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高度评价,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审读》刊物以《存史资政,育人鼓劲》为题,给予特别推介。
十月
10月10日,黄颂明、周卫长的通讯《最后的烛光》获第十七届湖南新闻奖作品一等奖,实现邵阳此奖项零的突破。
十二月
本社印务公司彩印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
当年,策划推出“辉煌三十年”系列特刊。
2009年
十月
1.本社创办邵阳新闻在线网站,报纸电子版实现上网阅读。
2.编辑部电子采编系统升级后运行良好,日报、晚报采编流程完全进入无纸化时代。
当年,相继推出宋文博、蒋久高、唐中和等系列典型。其中,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学习宣传宋文博作出批示。
2010年
七月
开办职工食堂,向职工提供中餐。
十一月
黄颂明任邵阳日报社总编辑(试用),肖秋成任邵阳日报社社长。
十二月
邵阳日报时政新闻部主任邱少兵同志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1年
一月
日报、晚报由分体经营改为一体经营。报社成立采访、编辑、广告、发行、印务五个中心统一采编和经营管理。
十二月
12月14日,《邵阳晚报》由对开八版试刊为四开十六版。
2012年
四月
4月20日,本社荣获湖南报业管理奖。(湘报协字【2012】1号)
十月
10月16日,市委批复同意成立中共邵阳日报社党组。(邵党批【2012】10号)
2013年
一月
1.报社设立制作刊出部,进一步规范广告发布流程,加强对广告收入的监督管理。在隆回、洞口等地设立广告代办处。
2.设立邵阳晚报执行总编岗位,全权负责邵阳晚报的采编、广告、发行等工作。新设立晚报广告部和教科文卫广告部。
四月
本社东迁计划敲定,选址于邵阳大道3-16号地址,包含办公大楼、印刷厂和记者公寓,建筑面积19200平方米,投资规模4800万元左右。
九月至十月
围绕市委“八个建成”目标,邵阳日报开设“行进在八个建成的征程上”栏目。
2014年
一月
本社获2013年邵阳市文明单位称号。(邵市发【2014】1号)
五月
《邵阳日报》周二、周四由原对开4版改为对开8版。
七月
邵阳报业传媒中心开始施工建设。
九月
本社承办邵阳市第十届房交会。
十月
本社出版创刊30周年优秀作品集和对开116版的纪念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