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爱照亮留守儿童成长路(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黄亦龙)

邵阳日报记者 兰绍华 通讯员 黄亦龙

曾惠芳(左)与学生家长深入交流。

米赛男(右)与花花(中)兄妹谈心。邵阳日报通讯员 滕治中 摄

暑假期间,万余名女性组成的490支“洞口妈妈”护蕾志愿者队伍分散在该县各村(社区),与32160名留守儿童建立了“母子”“母女”关系。其中,该县教育系统的“洞口妈妈”们牺牲暑期休假时间,用个性化的母爱,让不少留守儿童重拾自爱和自信。

“米阿姨”的爱

7月27日,洞口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米赛男再次来到花园镇鸬鹚村花花的家里,为花花和她的哥哥送去生活和学习用品。

米赛男也曾是一名留守女童。她的父母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农民工,她在外公外婆的呵护下长大。学生时代,老师和同学们给了她无私的关怀和温暖的帮助,让她终生难忘。工作后,米赛男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尽己所能关爱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2021年,米赛男得知,鸬鹚村花花的父亲早在几年前就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爷爷和奶奶年迈多病,家庭境遇很糟糕。米赛男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与花花结对,对其进行帮扶。一有空,她就来到花花所在的西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花花家,与花花交心聊天,根据花花兄妹俩所需捐资送物,还送去文学名著等精神食粮。她在朋友圈发起倡议,得到了长沙公益人士的响应,为花花兄妹俩每人每月资助1000元,直到两人大学毕业。

虽然家境困难,但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贴心帮助,花花排解了一切负面情绪,积极上进,成绩稳步提高。她的哥哥当时在读初中,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2021年度“邵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下学期,花花马上读初二了。就读于洞口三中的哥哥成绩不错,有望考上本科院校。米赛男又来到他们家,带来了他们紧缺的学习生活物资。她拉着花花坐在床沿,细声聊着关于女孩私密的话题,随后又一起翻看花花的综合素质评价本,帮她分析学业成绩和体能数据。

“花花同学,你现在的学习状态,让老师高兴,老师为你点赞……”米赛男看到西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邓海燕对花花的评价,很是欣慰。

“妈妈群”的情

在洞口县教育系统,除了米赛男,还有4523名女教师组成的“妈妈群”,无时无刻不在悉心关爱着义务教育阶段的22833名留守儿童。

今年6月2日中餐时,洞口县第二芙蓉学校政教处主任发现某班一名穿着长裤和长袖上衣的女生走路很不自然。副校长龙代平得知情况后,就和校长彭亚平一起找到这名女生。她们注意到,这名女生的裤裆破了,竟然有一个长约10厘米的大口子。女生胆子很小,无论老师怎么问都不吭声。她俩很心疼,通过班主任了解到这名女生小杨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广东务工,小杨住在洞口姑姑家。本学期,姑姑也去广东务工了,做泥工的姑父还要管在职校读书的儿子。姑父没空时,就要其他男性来接小杨回家。

龙代平觉得,小杨长期与两名男性一起居住不太好,就叮嘱她要学会保护自己。小杨说,裤裆破了,是因为她不小心弄脱了线,而家里已经没有其他可换的衣服了。龙代平和彭亚平马上给小杨送来两套崭新的夏季校服,让她换好衣裤。后来,小杨的家长接受了龙代平和彭亚平的建议,让其跟随奶奶生活,并转学去了奶奶家附近的学校。她们了解到,现在,小杨在奶奶的陪伴下,变得活泼开朗多了。

洞口县职业中专学校心理教师曾惠芳发现,该校女生小佳很不喜欢与人交流,不主动与同伴玩耍,有些需求也不敢主动跟爷爷奶奶说,更不会跟老师求助,非常难受时,甚至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曾惠芳与小佳结对并介入后,小佳有了质的改变:主动要求参加乒乓球比赛,主动跟同伴玩游戏,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在本校,曾惠芳还热心帮助其他学校的多名学生。当这些孩子出现过激行为时,她实施的危机干预效果明显。

◆相关链接

洞口县是劳务输出大县,该县93万人口,大约有2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

针对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面临的现状,洞口县委、县政府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当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大事来抓,纳入社会治理重点工作同步推进。

该县教育局对400名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和106名家庭教育公益讲师进行培训,组成“洞口妈妈”公益宣讲团,将各类安全常识送进学校和家庭;组织开展女生的女性家长会、家访、“利剑护蕾”教学比武、“我为安全撑把伞”演讲比赛等活动,并为每一名留守女童明确成长导师,开展心灵对话,建立成长档案,给予她们思想上的引导、学业上的辅导、情感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给予她们妈妈般的关怀,托起她们对未来的梦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