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日报》:我的写作起步之地

真没想到,离开了工作岗位,做了多年家庭主妇的我,近两年来,与《邵阳日报》结下不解之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几个朋友到武冈的木瓜桥玩耍。我不仅被1930年红七军驻扎木瓜桥时遵纪爱民的事迹所感动,同时也感激木瓜桥的村民对我们的热忱欢迎。加之木瓜桥一带旖旎的自然风光,让我们流连与赞叹,回家后,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所见所闻的一幕幕景象,于是心中波澜荡起,思绪如涌了。于是,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散文《难忘木瓜桥》。

那时,我在武冈市老年大学汉语言文学班读书,给我们上课的是黄三畅老师。我将文章呈给他请教,意外地得到了他的赞扬,也知晓了其中的不足。我将文章重写了一篇。黄老师看了后,鼓励我投稿《邵阳日报》,并给了投稿邮箱。真的能行吗?当我反复询问黄老师时,得到的总是他肯定的支持。在他的一再鼓励下,我大着胆子,将文章发送了出去。在那些等待文章刊发的日子,我每天的心情,不亚于等待一场重要考试的结果,既紧张又满怀期待。

其实,多年前我就关注《邵阳日报》了。在我工作的单位,一年要订阅好几种报刊,其中就有一份《邵阳日报》。记得那时,投递员总将四张小报叠放在一起,投送到单位的传达室。工作之余,我常常用一杯清茶、一张报纸来打发时间。尤其是每星期的双清版,更是我的最爱,那些小小说、散文、诗歌成了我的精神食粮。不过那时尽管我与《邵阳日报》如此地接近,却从未想过,自己也要写点什么刊登在上面。我总是怀着仰慕的心情,读那些文章。记得有一次,报上一位作者的名字,与我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单位有同事打趣:“你的名字上报了!”闹得我面红耳赤。其后在我的心里,总有一个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将我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刊登在报刊上。只是我觉得这个梦想太高,是我不可攀上的……

《难忘木瓜桥》寄出不久,没想到《邵阳日报》真的将它刊发出来了。当黄三畅老师将这一消息告诉我时,我又惊又喜,《邵阳日报》终于让我隐匿了多年的愿望实现了!我特意找到了这天的报纸,并将这一消息分享给了我的家人,家人们也为我的文章能上《邵阳日报》而高兴。我年迈的母亲特意请全家去武冈最出名的米粉店吃粉,说是要为我发表文章而庆贺。这使我很是动容。没想到不管女儿多大年纪,只要有一点成绩,母亲都会感到骄傲。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决心,以后要多写些东西出来,能让母亲在有生之年多高兴些。

是《邵阳日报》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特别是在2022年《邵阳日报》举办的“喜迎党的二十大·强国复兴有我”征文活动中,我的一篇散文《桂枝》,荣获了三等奖,更增添了我写作的激情。我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地将写出的散文,投向《邵阳日报》以及其他各种报刊杂志,其中数篇文章还上了《科教新报》《潇湘晨报》《劳动时报》等等。还有一些散文上过全国著名的《莲池》周刊,以及山东画报出版社编纂的《老照片》丛书等。除散文外,《邵阳日报》还多次刊发过我的诗歌。记得我的《您好,2022》是头天寄出,第二天就见报了。由此,我诗兴大发。我的诗歌除不断被《邵阳日报》发表,还上了省内外其他一些刊物。

尽管我的文章走向了全国更多的地方,但在我的心里,始终将《邵阳日报》放在最神圣的位置,是她激励我不断前进。

(曾彩霞,武冈市作协会员)

关闭